很多科技公司都有产品经理这个岗位,但很多人对产品经理这个岗位都有误解。常见的误解一般是一左一右两个极端。
第一种误解是,要么认为产品经理是一个市场岗位,主要负责对产品进行包装推广,帮助销售把产品卖出去。这不是产品经理,如果面向广泛客户推广的,那叫做“市场宣传”,一般隶属于市场部或营销部;如果面向特定客户推广的,那叫做“售前讲解”,一般隶属于销售部。
第二种误解则来到了另一个极端,认为产品经理是一个技术岗位,要懂产品开发的技术。这也不是产品经理,如果懂产品开的技术,那叫做“研发”;如果是技术天花板,那就更不是产品经理,而是“架构师”。
产品经理的能力既不是市场宣传,也不是产品开发,那他的核心能力是什么呢?
本文不写产品经理的岗位要求和工作职责,就说说产品经理的一个核心思想。这个思想不只是用在做产品上,而是可以用在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。下面举个简单的例子:
如果你正在与人就一个问题进行沟通讨论,你会怎么做?强势的人会要求别人接受自己的观点,讨好型人格的人会一味的迁就别人。如果运用产品经理的思想,你就应该把这场对话视作一个“产品”,通过产品给用户(对话的另一方)一个比较好的体验。首先考虑对方的诉求是什么(动机),然后再设计对话方式和内容(需求),然后展开对话(交付实施),并在对话过程中不断调整策略(迭代),让对方在对话中感受良好(用户体验),你达到了这场对话的目的(销售达成),对方对你这个人也产生一个良好评价(品牌口碑)。
而如果你不运用产品经理的思维,你可能为了实现自己的诉求,一味的想要说服对方,证明自己的对的。你的眼里没有用户,只有自己,所以口气里可能会充满颐指气使,情绪宣泄。你对于沟通的结果诉求不是达成共识,而是以胜负心态,企图战胜对方,维护自己的权威。你可能会取胜,但从博弈角度来说,这是一种不稳定的胜利,最终可能会输得更惨,参见巴黎和会上的法国和二战时的法国。
从上面这个例子可以看出来,产品经理的核心工作就是用户的动机与需求分析、产品的交付实施、推动产品迭代,最终目标是给用户一个良好的用户体验,促进销售达成,积累品牌口碑。
看上去内容挺多,其实这里面最核心的有一对“因果”,那就是——因为对用户的“动机与需求分析”,所以才能设计出良好的用户体验。也就是说,好的用户体验不是“我觉得好”,而是“用户觉得好”。产品经理不需要亲自用技术手段来实现用户体验,产品经理最重要的找出“好的用户体验究竟是什么”,这才是产品经理的核心能力。
这个能力的底层是一种“共情思想”,因为你首先要揣摩对方想要什么,才能思考出让对方感觉体验好的产品该是什么样子。但这并不容易,因为单凭对方告诉你他想要什么,往往都是片面的,因为很少有人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,更不善于用语言表达出来。如果你只是单纯的听对方表达诉求,要么你变成了需求的传话筒,要么你就会接受到一堆伪需求,真正做出来并不是用户想要的,改来改去反复被人牵着鼻子走。
很多牛逼的产品经理说,那我就不问客户想要什么,我来“引领需求”,这样的人也有,比如乔布斯。如果你不是乔布斯,最好还是不要如此妄自尊大。倾听用户还是非常重要的,但不要盲从用户,以“共情”方式,透过表面语言,看到本质动机,这是产品经理能力中最难的。
这个能力有点像玄学,说它难,因为很多人终其一生都无法掌握,但它也很简单,因为这并不是某种技术能力,其实任何人都可以掌握,没有技术门槛,所以也叫做“人人都是产品经理”。一旦你掌握了这种能力,你会发现生活中处处是“产品”。
比如你召开一场会议,这场会议就是个产品。大家开会的动机是什么?是为了解决问题?为了快速同步信息?找出动机后,根据动机设计方案,把控会议节奏,避免跑题,最终的目的是要满足开会人的动机,这场会就是一个成功的产品,参会人的体验就是好的。我们经常吐槽一些会议“又臭又长,开了白开,没有任何结果”,就是因为要么没有识别开会动机,要么没有围绕动机把控好会议节奏,最终就是参会体验不好,参会动机没有达成。
再比如,我们经常要做PPT,这也可以算是一种产品。PPT是用来给人看的?还是给人讲的?通过PPT要达成什么目的?这几个问题就算是动机。如果是给人看的,读者就是用户,PPT要信息全面且易于理解。如果是给人讲的,演讲人和听众就都是用户,PPT的逻辑要清晰,每页上不要有太多内容,便于演讲人把控节奏,PPT字体要大,配色鲜明美观,让听众能看清内容也能跟上讲解人思路。另外,PPT的美观性,字体一致,死角对齐等,则折射出制作人的匠心,这关系到“产品”的“口碑”。
在生活中,这样的例子也比比皆是。
做一道菜,菜就是产品,家人就是用户,色香味就是用户体验。
开车接孩子放学,路程就是产品,孩子就是用户,路上的交谈、车上的环境就是体验。
夫妻吵架,吵架就是产品,配偶就是用户,吵架的内容、对方的情绪释放、吵架后的感受,就是体验。
给老婆拍照片,照片和朋友圈文案就是产品,老婆就是用户,照片的美感所带来的满足感,就是体验。
打扫房间,打扫后的干净的房间就是产品,家人包括自己就是用户,良好的感官、方便取用物品,就是体验。
从“人人都是产品经理”的角度来说,更重要的是“人人都是用户、事事都是产品、体验无处不在”。产品经理的思维模式,就是把一切视为产品,把所有关联者视为用户,找到他们的动机和诉求,然后用合适的产品方案去满足他们,最终目的就是让他们有一个良好的体验。
这个思维模式可以称得上是一个范式,只要深刻理解,就可以简单套用,无论工作还是生活,将会屡试不爽。
如何训练自己的这种能力呢,该看点什么书呢?
虽然貌似产品经理思维是“一种能力”,但其实是多种能力的混合体,单纯的产品经理读物,往往最终学会的就是需求文档和原型设计,这只是一种工具层面的东西。对于思维模式的培养,需要多方面的知识的沉淀,而不是仅仅工具的学习。至少包括以下三个方面:
心理学方面,培养感性的共情能力,用于挖掘用户的真实动机。
博弈论方面,培养理性的分析能力,如果说心理学是动机的挖掘,博弈论则有助于你选择对动机的处理方式。
历史方面,读历史对训练产品经理思维是非常重要的,既然“人人都是用户、事事都是产品、体验无处不在”,那么一切历史事件就都是产品,历史人物就都是用户,他们的结果都是某种体验的结果。
最后,就是多用“人人都是用户、事事都是产品、体验无处不在”的这种思维,对待你做的每一件事,相处的每一个人。如果你不是产品经理,你会发现这种思维模式会帮助你让很多事情迎刃而解。如果你是产品经理,你会发现当你把生活中的事情视作产品后,你真正在做产品时也将融会贯通,一马平川。
墨思产品经理是一个致力于连接产品人与信息的交流学习平台,让优质丰富的信息得到高效分发,让用户看见更大的世界。